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,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档案收藏和研究中心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。它不仅记录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,更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。本文旨在探讨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的传承与创新,以期为我国高校档案工作提供借鉴。
一、档案室的传承
1. 历史渊源
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东北工学院档案室。1958年,东北工学院迁至辽宁省抚顺市,更名为抚顺煤矿学院,档案室也随之迁入。此后,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,档案室不断完善,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档案体系。
2. 丰富档案资源
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拥有丰富的档案资源,包括学校的发展历程、教育教学、科研创新、党的建设、校园文化等各方面的档案资料。这些档案资料为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史、矿业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
3. 传承精神
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在传承过程中,始终秉持着“实事求是、严谨治学、勇于创新”的精神,致力于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。
二、档案室的创新
1. 档案数字化
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档案数字化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趋势。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加大档案数字化力度,实现了档案资源的电子化、网络化,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。
2. 档案服务创新
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和社会,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方式,开展了一系列档案服务活动,如档案展览、学术讲座、档案咨询等,使档案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。
3. 档案文化建设
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注重档案文化建设,通过举办档案展览、编印档案资料、开展档案知识竞赛等形式,提高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,弘扬档案文化。
辽宁工程技术档案室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,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档案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。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,档案室将继续深化改革,创新服务,为记录历史、启迪未来而努力奋斗。
引用权威资料:
《中国高等教育年鉴(2018)》,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8年版。
《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》,李晓红,档案与信息,2019年第2期。
《档案数字化与档案工作创新》,张晓红,档案与信息,2018年第5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