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工程技术大学,简称“辽工大”,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,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。自1951年建校以来,学校始终坚持“立足辽宁、面向全国、服务社会”的办学宗旨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。本文将从学校的历史沿革、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研成果等方面,全面介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,以展现其辉煌成就。
一、历史沿革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抚顺煤矿学校,历经多次更名和搬迁,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。学校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:
1. 1951-1960年:抚顺煤矿学校成立,主要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。
2. 1960-1978年:抚顺煤炭学院成立,开始招收本科生,学科体系逐步完善。
3. 1978-1998年:抚顺煤炭学院更名为抚顺煤炭工业学院,学科门类进一步扩大。
4. 1998年至今:抚顺煤炭工业学院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,综合实力不断提升。
二、学科建设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有14个学院,涵盖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文学、法学、经济学、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。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5个,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,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,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。近年来,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,形成了以工为主、工理结合、工管结合、文理渗透的学科体系。
三、人才培养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,坚持“以学生为本,以质量为生命”的教育理念。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%以上。学校设有国家精品课程、省级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,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,积极开展校企合作、产学研一体化项目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。近年来,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%以上,就业质量逐年提高。
四、科研成果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学校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,与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近年来,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,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千余篇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、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。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,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面对新时代的挑战,学校将继续秉承“厚德、博学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训,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,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。
引用权威资料:
1. 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年鉴》(2020年)
2. 《中国高等教育年鉴》(2020年)
3. 《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报告》(2020年)
4.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官网相关数据